最近團體中的一個討論讓我想起了這部日劇。

Rookies

從故事的發展來看,基本上我並不認為這是一部值得推薦的日劇。然而,該劇傳達的主要訊息,跟團體中所探討的主題相同,也就是「相信」。

該怎麼開始呢?好吧!就從許多父母的焦慮開始吧!當孩子逐漸長大,身為父母的我們也就開始擔心孩子的未來。深怕一個不小心,孩子的未來就葬送了。也因此,當孩子沒有按照社會的期待,沒有按照學校的期待,沒有按照父母的期待時,就會被「用力」的「矯正」,被期望「回到正軌」。然而,若是「好話說盡」仍然無效時,就開始出現「訓誨」,然後「惡言」、「鞭策」,再加上「苦肉計」、「施壓」等等。當孩子終於「回頭」,就會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然後時時警覺,不容出現一絲的越軌行為,因為孩子已經有了「前科」。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如此緊張的。若干年前,我在中正大學旁聽一門課,課堂中有位男同學分享他的公開秘密。這已經是他的第二個學校,第四個系了。第一年他考上令家長們稱羨的台大某某系,讀了半年,覺得志趣不合,所以重考。然後又考上台大另一個系,讀了一年,又覺得不是他要的,又休學重考。然後考上中正大學某某系,讀了一年半的樣子,又放棄重考。最後考上中正的這個系,當時讀了三年了。後來有沒有讀完我不知道,但是,整個過程,讓我不可思議的是,這個男生,要面對周遭多少質疑的眼光。如果他的父母不挺他,他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啊?如果他的父母挺他,要多少的信心才能夠一再地重新來過?要多少的信心才能承受週遭親友的質疑與閒言閒語?

無獨有偶的,朋友弟弟,唸了四所高中,差點畢不了業。他的父母卻從來沒有一句責難的話,沒有一句「沒出息」、「撿角」等等的惡言。最後因緣際會,這個弟弟從26個英文字母背不齊全,到拿獎學金出國唸書,回來闖蕩一番事業。

就在團體聚會的隔天,我與同學在高師大的校園,也剛好談論到這個問題。他說,成就偉大功業的人,都是不按牌理出牌的。然後,他認為這些都是少數,大部分的父母,都不敢冒這個風險。我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追根究底,何以這些父母不敢呢?他認為是因為外在環境的關係,我認為是因為這些父母沒有活出自己的生命,對自己的生命要怎麼活沒有信心,所以,也就不敢相信他們的孩子可以。而我認為這就是何以只有少數成功者的原因。所以我不同意只有少數可以成功,我認為大部分的人都想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沒有人相信他們可以活出自己。當我這麼說的時候,他想到了他弟弟,也是一路曲曲折折,因為有他母親一路的支持與相信,最後也能走過最困難的時刻。

是的。如果我們的生命中,有一個人能單純地相信我們,生命就有可能不一樣。我親戚有兩個小孩,老大讀書不怎麼樣,國中畢業就被老爸派去念高職建教班。老二很會讀書,被期待成為一位醫生。老大畢業後因著當時升學的風氣,他老爸就讓他去念一所私立的技術學院。老二沒有順利考上醫學院,去唸了某知名國立大學工程系,接著順利地考上更好的國立大學研究所,然後碩士畢業到某知名企業當工程師。老大呢?因為過去建教班的實務經驗,受到剛從國外回來的老師欣賞,而受重用。接著繼續在該校念研究所。後來考上某知名國立大學博士班,留任母校當講師,出國進修。老二則一直無法滿意自己的職位,變動公司,一直想出國唸書。而他們老爸則從輕視老大,到肯定老大。從重視老二,到碎碎念老二放棄穩定的工作。

這讓我省思,能不能單純地相信孩子會找到適合自己生活的方式?就像Rookies這部日劇中的那位菜鳥(Rookie)老師一樣,只要學生說出的夢想,他就全力地支持。然而,更應該回頭看的是,我自己是否相信自己所活出的生命,唯有我活出自己的生命,我才有信心告訴孩子:「孩子,我相信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ungdo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