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merican crime.jpg  

一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台灣沒有發行,但值得一看。

這是一個sad story,只希望牽涉其中的人,每個人的內心都得到安息。

若要談這些人是否罪大惡極,是否值得被原諒,不是我想去探討的。畢竟這罪惡已經發生,觀看完這影片我並不想加入指責的行列,或是只為受難者局一把心酸的淚,而是想回到自己。從這部片子中,我看到了許多「心傷」的人,如何得勢而傷害他人,而這樣的情況在我身上不也同樣曾發生嗎?

當大女兒Paula遭到男友拋棄之時,內心的傷痛就轉嫁到Sylvia的身上,因為在此時,Sylvia寄人籬下,成就了位階上的不平等,所以成為了對象。而當Paula誣賴Sylvia時,也為這生命屢受打擊,不斷掙扎的媽媽Gertrude找到一個宣洩的出口,一個有合理藉口(要保護女兒或以及懲罰Sylvia以教導她正確的方式)的出口。

這也就是當Sylvia被囚禁在地下室,小兒子Johnny帶著許多人去虐待她時,雖然內在受到道德的約束,詢問:「這樣好嗎?」時,得到的答案是「為她好」(所以沒有道德上的瑕疵)、「她已經習慣了」(所以這樣做只是一種例行公事)、「大家都這麼做」(所以不是只有自己這樣,責任分散了),所以就在我們有了「正當」的理由時,就容易將過去所受到的傷害,加諸在比我們弱勢的物種身上。

而這樣的「正當」理由之所以恐怖,可以由米爾格倫實驗(Milgram experiment)實驗來說明。這實驗是實驗人的順從,但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這些所謂盲從的人們,就像電影中這些被問到「為什麼對Sylvia做出這些種種殘忍的事?」時的回答「不知道!」一樣,無法對自己內在的過去受傷的經驗去覺察,而經由一種被允許(或默許)的管道,就輕易地讓它掌控了。其實Gertrude的女兒在被問同樣的問題時,回答了「我以為是在懲罰她」(就是在教育她),更貼近有個正當理由下的暴行。所以,當許多的暴行訴諸於正當的理由時,如「為了國家」、「人是萬物之靈」、「為了正義」等等,就讓內在受傷的憤怒找到一個很好的理由。

君不見新聞中有犯行者被一群人活活打死,但打死他的人有多少是相干的呢?我不是說我們不需要正義感,但是其中有多少人是投射自己以往不好的經驗,然後藉機宣洩自己的憤怒呢?現在網路上也一直有這樣的現象,當社會事件發生時,就有許多人不斷地言語攻訐、語言暴力或恐嚇,彷彿自己是正義的一方,對方完全是邪惡的代表。就是因為擁有了「正當」的理由,所以我們輕易地就讓內在的憤怒控制了,因為我們壓抑了好久的傷口,終於有轉嫁的對象了。

(未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ungdo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