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齊物論>>有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朝三暮四」故事,敘述養猴人調整糧食配給的方式,從「朝三暮四」的反彈到「朝四暮三」的滿意,寓言我們常像這些猴子一樣,無法明白生命的總數是相同的,以為佔了眼前的利益就會賺到,而當利空出盡,回歸總數的時候,卻又將責任推到老天爺或是別人,而不反思自己。

舉個例子來說。今天我搭火車從高雄回新營,同車廂有對阿公阿嬤帶著一個大概三或四歲的孫子。大約在永康的時候,列車長來詢問補票(其實之前已有二次左右),此時他們說要補票。阿公向列車長說要到嘉義,列車長詢問起站,阿嬤說從台南(其實我沒記錯,應該是新左營上車的)。於似乎,列車長就補票給兩位。阿嬤的「勤儉」讓我想到了「朝四」。接下來有意思的部份來了。過沒多久,孫子問阿嬤「台南在哪裡?」阿嬤回答說「剛剛才過去。」我想,孫子的內心掀起了疑問:「我們是從台南上來的嗎?」「為什麼阿嬤要說謊?」(也許沒有這麼厲害)但無庸置疑的是孫子那臉上狐疑的表情。

等到有一天,這個孫子讓阿公阿嬤傷透了腦筋,不知道為何他行為乖張,又那麼叛逆的時候,還可能會說:「怎麼會這樣,我又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子孫怎麼這麼不孝?」當然,我不是說偶然的貪利就會導致如此的後果,因為所有的事件的產生有複雜的原因交錯,但所有的原因正負相加減的結果,就導致了結果。所以才會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因為總數是一定的,所以,先嬴或先輸,最後的結果其實都是一樣的。只是我們常像故事中的猴子一般,無法想那麼遠。所以,寧貪眼前利,一直都希望好運常在,順境不逆。

所謂否極泰來、福禍相倚,而太極圖陰陽消長也一再說明這個道理。所以,沒有所謂好,也沒有所謂的壞。這些都是比較而來,因為總數都是「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總數 生命 福禍 相對
    全站熱搜

    youngdo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