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回應基本上都是出自於過去的經驗,連美意也是如此。

有位悶悶不樂的媽媽說兒子不孝順,對她不好。要她舉個例子,她說每次吃魚的時候,兒子都夾魚頭給自己吃,自己和孩子們吃魚身。問她有跟兒子反應過嗎?她說,這怎麼能說,說了就好像在乞求什麼一樣。於是乎心裡一直有個結。問了兒子,兒子卻說自己一直以為媽媽喜歡吃魚頭,因為小時候媽媽總是先將魚頭夾到自己碗裡。我們都是這樣,很多時候都以自己的臆測去測度他人,很少會問是否是對方所要的。而我們文化也不鼓勵說出自己的需求,總是要他人猜測,於是種種的誤會就因而產生。


以下是我學生的故事:

~~~~~~~~~~~~~~~~~~~~~~~~~~~~~~~~~~~~~~~~~~~~~~~~~~~~~~~~~~

有一次聚會,住在我家附近的男生問說:「要不要一起回家?」就住在附近,回家的路上有個照應,其實順路一起回家也還好。不過,旁邊的人在此時,卻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話中隱含著想將我們兩個人湊成對的意思,聽到就讓我覺得不舒服。當下的我,沒說話,但其實非常不自在,直覺想漠視,假裝不懂,假裝沒聽到。騎車回家時,心情很糟,等紅綠燈時,男生若剛好在我旁邊一起等,就會問我一些問題,當下得耐著性子回應對方幾句,心中卻很想趕快逃離。

一群人好意的叫男生護送女生回家,本來也沒什麼,不過,外界的高調注視與關心卻讓我覺得不舒服。再次聚會,我忘記上次的窘境,跟其他人盡興的聊天,等那個男生問我要不要回家時,我才想起上次的不愉快。我當下沒有回應他的問題,繼續跟別人聊天,但心中卻不斷的想「怎麼辦?一點都不想跟他一起回去,該如何避開?」男生見我沒回應就要回去了,當下有一絲竊喜。別人見了就說:「怎麼不等她?」他回道:「她又還沒有要回去。」我想避開尷尬的情境,站起身說:「我要去洗東西。」另一個人在我起身離席後說:「上次不是送過了?…」當下的氛圍及對話讓我非常不自在,真的不是很喜歡別人如此關注我的事情,而且我其實也不喜歡旁邊的人想把我們湊成對的好意。那個男生從來就沒有私下表示過什麼,我們也沒什麼私交,為什麼會演變成這樣?他根本沒必要等我,而且,以我們目前的交情,這樣的詢問,外界的注目,已經超過我可以承受的範圍。所以,整個很反感。洗完手,拿起包包走出大門後,看到那個男生還在門口沒離開,我就說:「不用等我了,你先回去吧!」旁邊的人一聽就對男生說:「怎麼可以不等女生?要騎在女生後面,護送她回家。」接著對我說:「女生不可以拒絕男生的好意。」我小聲的回:「不喜歡。」心中想,為什麼不可以拒絕?我非常不喜歡旁人想把我們湊一對的想法,男生從來就沒表示過什麼,我也不覺得他有喜歡我的意思,其他人卻在一旁熱心的搖旗吶喊,整個狀況讓我感到非常無言。回家的路上,帶著一肚子火,連闖兩次黃燈,只想離那個男生遠遠的。

到底在氣什麼?是氣別人的關注?還是氣別人的心態,雖然,我自己的個性本來就不是那麼喜歡被關注,但是有必要這麼生氣?還是,說穿了其實就是我不喜歡那個男生,所以,不喜歡大家的好意。這樣的好意,只會讓我感受到沉重的壓力,直覺的想逃避,不想再參加聚會。

針對大夥熱心湊對事件,我的確感覺不舒服,也不喜歡,不過一開始我忍著沒表明自己的感受,直到第二次,我覺察到我真的很不喜歡大夥的熱情關注,帶著快滅頂的情緒回家,覺得應該要說些什麼讓其他人知道我的感受。所以,我輕描淡寫的傳了簡訊,當時並沒有說得很清楚。似乎說得太含蓄了,所以,他不懂我的感受,還回傳一封要試著跟那個男生交往看看的簡訊。看到簡訊內容時一開始有些惱怒,冷靜過後就知道,他的確無法理解我的感受,所以,我就直接說明我不喜歡被大夥關注,整個情況只會讓我有想逃避的感受。他終於了解我的抗拒,也表明以後不會再這樣。所以,當老師提到我們要教導別人如何對待我們時,我超級認同。別人真的不會知道你介意的是什麼,有時候,真誠而清楚的說明自己的感受,讓對方了解自己,避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會比自己一直生氣卻無濟於事的好

~~~~~~~~~~~~~~~~~~~~~~~~~~~~~~~~~~~~~~~~~~~~~~~~

教導別人如何對待我們是讓彼此的界限清楚,讓相處能夠自在。不說出自己的需求也是一種選擇,那就必須承擔不說出的責任,一味讓自己處於受害者的位子,其實很可能演變成為被動式的攻擊,逐漸地侵蝕彼此的關係。

 

我沒有讀心術,請敎我如何對待你~

我想善待我自己,所以我告訴你如何對待我~

arrow
arrow

    youngdo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