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 last best year

謝謝秀雯推薦這部很棒的影片,讓我可以在死氣沉沉的論文中,好好地感動與哭泣一番。如果有令你感動的片子,歡迎留言推薦,讓我可以碰觸內在的自己。

 

 

影片的中文名稱實在不怎麼樣,但看英文的名稱就知道這碰觸到臨終的議題。我並不打算描述這部電影的內容,推薦你自己去看哦!

面臨死亡是人生最大的困難,但也確是最容易讓人回歸內在的關鍵,因為當時間臨到我們的時候,常常才開始停下來思考「我在幹什麼?」才開始發現心裡有諸多的未了,有諸多的遺憾。才發現,曾經自己有那麼多的可能性,卻因為缺乏勇氣,寧願固著在安全的模式。

正如女主角Jane驚覺自己的時間不多時,因為缺乏依怙,需要支持而願意向陌生的心理治療師坦露心聲。所有人類的經驗都是如此,當吐露內心深藏的心事,沒有得到恐怖的結果,光是如此,就是莫大的安慰,感覺心裡一大塊重擔,突然消逝無蹤,鬆了一口氣。

影片中有一段很棒的爭辯。主治醫生希望Jane能接受實驗性的治療,希望心理治療師能夠鼓勵Jane。但是治療師認為Jane可以自己做決定,並且認為這樣的治療只是延長生命,Jane在住院之前,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其實主治醫師與治療師都沒有錯,只是站在不同的立場。然而,我更喜歡治療師的立場,因為生命本來就在逐漸的消逝,We are all dying。在時間有限,才能真正知道自己迫切需要做的。

然而,誰能淌入混水全身而退呢?面對臨終的議題,治療師也會陷入無奈、無助、界線的問題。哦!拜託!不要告訴我教科書的東西。當面對死亡的時候,這些死板板的教條,到底值多少?倫理並不是用來限制人與人親密的關懷,而是要我們時刻反省這是誰的需求。將自己的需求(不管是被喜愛、維持形象等等)置於關係之上,的確是會傷害到案主。然而,將專業的教條置於人性之前,那樣的冷漠更令人卻步。的確,要拿捏是如此的不容易,但是是不是可以在人性的基礎上,來思考這些倫理呢?

治療師也是人,所以影片中的治療師面對死亡的無奈,害怕自己無法幫助Jane,害怕失去Jane。這觸及我們的有限性,因此,此時的治療師也需要求助。最近面對一位案主的要求完美,當她發現自己的有限性時,我說:

如果我們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完美,我們就不需要別人。當別人知道我們不需別人的時候,就會離我們遠遠的,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插手,我們也會因此而感到孤單。可是,正因為我們的有限,才需要彼此扶持,而因為這樣的扶持,我們的生命才會交織在一起,在面對生命的孤獨時,不那麼孤單。

謝謝所有曾經與我深刻相處的人們,因為你們,讓我的生命更深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ungdo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