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都想做個「真實」的人。但所謂「真實」卻常遭誤解。很多人以為,所謂「真實」就是有什麼就說什麼。然而,這真的是「真實」嗎?其實,這往往不是「真實」,而只是「扭曲的反應」。

 

試著從身體的角度來說明。例如,一個有脊椎側彎的人,當他/她坐著的時候,自己覺得是坐正的,但外人卻可以觀察出,因著脊椎側彎的關係,身體為減輕不舒服,而會採取某種扭曲的姿勢,但當事人卻渾然不知。

 

心靈層面亦是如此。我們都是負傷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曾與愛失聯,內在因而負傷。試想一個情境,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與父母愛的連結突然斷裂(不管父母是有意或無意。註:我沒有怪罪父母的意思,因為我明白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的父母也是負傷的人)。這個時候,受傷的痛苦,使得我們的頭腦介入,為避免再次受傷,我們就會採取某種因應方式,或討好、或批判,只要不再受傷就好了。長久下來,這因應方式就成為了「自動化的反應」,只要可能碰到傷口或再次受傷,就會立刻做出反應來保護自己。就像上述脊椎側彎的人一樣,為躲避身體的不舒服,而固定採取某種扭曲的姿勢。

 

人問:「何以相愛的兩人卻互相傷害呢?」我說:「因為我們都是負傷的人。」而愈是親密,我們愈覺得應該展現真實的自己,卻不知道,其實這「真實」往往只是因著避免受傷的自動化反應;且愈是靠近,就愈容易碰觸到彼此的傷口,而傷口的背後都是「與愛失聯」的痛苦啊!所以,這樣的「真實」往往成為親密關係的殺手,然後還可能怪罪對方無法接納真實的自己,因而悲慘到很想丟掉這關係。

 

所以,所謂的「真實」,必須是這些傷口療癒之後呈現的自己,那時的自發,就不是扭曲的自動化反應,而是傷口療癒後清明。所以,我個人的經驗告訴我,當我內在的傷口愈是得到療癒,就愈能在關係中自在,愈不會在關係中索愛,那些想要滿足索愛需求的扭曲反應就會逐漸消退,而更接近本然的自己。

 

就像身體的傷痛,我們必須覺察到傷口,然後療癒傷口。心靈層面也是如此,但卻更複雜些,原因是我們常不願意面對內在的傷口,因為那很不舒服,所以常把眼光向外,認為是對方的問題,只要對方改變了,狀態就會好轉的。所以,要邁向真實,必須先願意覺察,覺察到自己的扭曲反應。然後願意承認,承認自己的傷口,也就是承認自己曾經與愛失聯。第三步則是要允許,允許自己這受傷的感覺,但不要將眼前這個人加入你的迫害者清單上(請見如何處理生氣:靈性的觀點)。當我們允許這感受時,我們就已經開始療癒了,因為我們不批判、不評斷,只是接納並觀察這感受。

 

接下來,就試著對這感受開放,我們可以將左手放在心口,右手放在左手上,然後使用零極限的「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也可以以一個充滿愛的自己對內在小孩說話,接納內在小孩與愛失聯的創傷。最後,可以觀想溫柔的光充滿內在,充滿全身,為愛所擁抱著,然後為自己做慈心觀想:「願我慈愛充滿。願我安詳自在。願我遠離痛苦。願我喜悅自生。」然後為負傷的對方做慈心觀想:「願你慈愛充滿。願你安詳自在。願你遠離痛苦。願你喜悅自生。」

 

人問:「然後呢?」或是「要多久?」其實當我們這麼問的時候,就已經失去完全的接納。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需要多久,因為沒有人知道那與愛失聯的創傷有多深。但我切確地知道,一次一次地療癒,讓我愈加真實,愈能無條件地愛我自己與對方。

 

祝福你 願你

 

慈愛充滿

安詳自在

遠離痛苦

喜悅自生

 

arrow
arrow

    youngdo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