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實務上與兒童工作也有些許的經驗,所以試著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及討論。大多從實際本身與兒童工作的例子或是督導時看到的例子,進行一些說明。所以可能紛雜而沒有系統,大家就見諒嚕!先寫出來,有機會再做整理。


人際歷程取向的遊戲治療著重的是兒童與治療師當下兩個人存在的情狀以及彼此的關係,透過治療師的回應,讓兒童能夠在扶持性的環境下,獲得矯正性的情感經驗以及有意義的關係。

 

以下以T代表治療師,C代表兒童。對話中的湯圓老師即是治療師。

 

案例一:

小寶(小六)寄養童,自我概念低落,以被寄養為恥,且自我要求嚴格。進入遊戲室後,

T:這是我們的遊戲室,在這裡你可以做很多決定,譬如玩些什麼,怎麼玩。

C很拘謹,這邊看看,那邊看看,想拿些東西,又有些猶豫。

觀察一陣子後,T:雖然我說你可以決定,可是你好像不太能夠相信真的可以。

C:真的嗎?真的可以嗎?真的可以嗎?

T:是的。你可以決定。

C開始比較大膽地碰觸玩具。

 

因此,就此取向而言,著重於反應兒童存在的情狀(你好像不太能相信),以及與治療師之間的關係(意即從上述同理案主的情狀到給予允許)。因此,對於兒童在遊戲室所表達的內容(不管是口語或是遊戲),治療師都是從彼此的關係的角度來思考。

 

案例二:

小郎(小四)因暴力行為而進入治療。從一開始進入治療場域嫌玩具太幼稚,以及與導師共同會談時表現的大哥狀,理解其存在的情狀。第三次治療場域,與他投棒球(手套偶反過來成為一個球,這是他的主意)時,

C:我有參加棒球隊,我是投手。

T表示讚許,但因為談到一些術語,C不知道顯得有些失措,然後又改口說自己是打者。

T沒有責難,仍表讚許。

C:我們要去美國比賽,下午就去。

T表示驚訝,但仍沒有揭穿,詢問細節。C此時發現掰不下去了,就笑笑地說:騙你的啦!

T:有時候會很希望自己能有很棒的東西哦!這樣別人才會喜歡你。

C:對啊!

T:你也會擔心哦,如果沒有讓湯圓老師覺得你很棒,就會不喜歡你。

C停頓了一下,點一下頭。

T認真地說:湯圓老師要讓你知道,你不用這麼做,我也很喜歡你,而且覺得你很棒。

C露出笑容。

 

所以,治療師不著重在內容是否對錯,也不去糾正兒童的行為,而是將關係放在脈絡中,讓兒童可以從中經驗到有別於以往的經驗。而且,在與兒童會心的時候,必定會認真地對兒童說,因為我相信這樣才能說進去兒童的內在。這是從Milton Ercikson那邊學習來的。Ercikson常常給求助者的指令都很機車,但求助者卻都會按著指令去做。有次他太太按耐不住了,就問他說,你給的指令都是一些狗屁不通的東西,為什麼他們都會去做。Ercikson回答說:「因為我很認真的說。」

 

先這樣嚕!下次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ungdo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